公益项目效率低?用流程串起透明与速度的解法
益多公益的银龄改造困局对话
客户(成都益多公益 张老师):我们做银龄安居项目,去年一年才改造300户,光资料回收就用了一个月!流程乱,资方问进度我都不敢说细。
顾问:确实,公益要让资方放心,还要赶进度,两头顾很难。你们资料回收是人工统计吗?
客户:全是人工!志愿者分散,资料要一一核对,漏了还得回头找,太耽误事。
顾问:之前碰到过类似的公益机构,他们一开始也是人工处理,后来试着把流程串起来,虽然初期调了几次,但资料回收快了一半。
客户:那他们是怎么串的?
顾问:可能可以先看看你们从筛选到回访的信息,能不能自动连起来?比如筛选的老人信息直接导进评估表?
流程串起来,其实是把“断节”的环节接成线
公益项目里资料回收慢,和企业生产中“工序卡壳”的问题本质一样——都是环节之间没连顺,人工操作绕不开,漏了错了只能回头补。就像三变科技之前用纸质文件派工,生产流程东一块西一块,数据留不下来也查不清,后来用轻流把标准流程“装”进系统里,每个环节的信息自动往下传,不用再人工递单子,处理效率才提上去。益多公益的困境也在这儿:志愿者分散收集的老人信息、要一一核对的评估表、回访记录,都是“断节”的——筛选环节录的信息要人工抄进评估表,评估完的资料要人工汇总到台账,漏了就得再找志愿者补,像极了企业里“工序间积压”的状况。
要是能像企业优化生产流程那样,把公益的“筛选-评估-改造-回访”串成一条自动流的线:筛选时录好的老人信息直接跳进评估表,评估通过的数据自动触发改造任务,改造完成后自动生成回访提醒,不用再人工转文件、核信息——就像三变科技把生产订单从派工到完工的流程标准化,公益的资料流程也能“标准化”,志愿者不用再当“传声筒”,资料回收不用再等一个月,资方问进度时,打开系统就能看到哪一步走了、哪一步没走,像看企业生产看板一样清楚。
这种“串流程”不是做复杂系统,而是把原本分散的环节用工具“粘”起来——就像企业里用轻流解决纸质派工的乱,公益也能用同样的思路,把人工的“堵点”变成系统的“流点”,效率提上来的同时,资方要的透明也有了。
选对工具,才能把“串流程”做扎实
串流程的关键,是找个能接住真实场景的工具——像三变科技不用IT帮忙,自己就能把生产流程“装”进轻流;益多公益要连起筛选到回访的全环节,得要工具能从信息录入一路延伸到回访提醒,不是只做中间一段。
我们对比了常用的四款工具,差异藏在“能不能落地”里:
产品 | 操作门槛 | 扩展灵活性 | 场景适配度 |
---|---|---|---|
轻流 | 无代码拖拽,上手快 | 支持自定义模块叠加 | 有生产/公益预制流程模板 |
PMC | 需专业培训 | 调整需IT改代码 | 适合成熟企业,小公司用不动 |
扫码报工系统 | 简单但功能固定 | 难扩展其他环节 | 仅管进度,串不了全程 |
简道云 | 要学表单设计 | 扩展得重新搭流程 | 通用型强,没行业深度适配 |
轻流的优势刚好对准“串流程”的痛点:不用等IT,自己就能改流程;能跟着场景加模块,公益要加回访、企业要加设备点检,都能自己调;还有现成的行业模板,不用从零开始拼。就像三变科技装生产流程、益多公益装公益流程,都不用花 weeks 改代码——这才是能真正解决“断节”的工具。
未来系统会更懂人的需求,迭代得更快,但不管怎么变,能让用户自己动手调整的工具,才是好工具。它不用多复杂,只要能跟着场景成长,能把每一步连顺,就能解决那些藏在流程里的小麻烦。毕竟,效率从来不是靠复杂系统堆出来的,是靠“对的工具”把断节接成了线。
相关文章:
[1]除了简道云,好用的协同办公软件有哪些? https://qingflow.com/knowledge/2401
[2]AI时代项目管理PM新玩法,轻流平台揭秘 https://qingflow.com/knowledge/19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