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ERP“水土不服”?制造业数字化该找“贴合业务”的工具了
闪替电科的无代码试错与破局
“我们做防雷产品ODM,传统ERP用得太难受了!”上海闪替电科曹总敲着桌子叹气,“物料编码要人工输,一个工单十几个物料,记不住还老错;采购需求发下去,得手动填供应商和清单,慢得要命!”“想加个自定义功能,厂商说要加钱,还得等半个月,根本跟不上业务节奏!”
“确实,很多制造企业都栽在‘系统绑住业务’上——本来想提效,结果变成迁就系统。”顾问接过话,“之前有个做电力设备的客户,也碰到过物料编码的麻烦,他们试了自己搭小工具,但数据打通不了,后来换了种更灵活的方式,才把编码和采购流程串起来。”
“哎,要是有工具能跟着我们业务走就好了……”曹总皱着眉,又追问,“那这种工具得学很久吧?会不会又踩坑?”
“其实不用急着下结论,”顾问说,“可以先看看,有没有工具能让你自己搭业务逻辑——毕竟最懂业务的,还是你们自己啊。”
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工具,为何总难“跟得上”业务?
从系统绑住业务到业务驱动系统的破局点
“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工具,为何总难贴合实际业务?”上海闪替电科曹总的困扰不是个例——做防雷产品ODM要人工输物料编码,一个工单十几个物料记不住还老错;采购需求发下去得手动填供应商和清单,慢得要命;想加个自定义功能,厂商说要加钱还得等半个月,根本跟不上业务节奏。很多制造企业都栽在“系统绑住业务”上,明明想靠系统提效,结果变成迁就系统的流程、适应系统的功能。就像首帆动力数字化转型初期,整个集团IT仅一人,不会做软件开发,传统OA开发难度高,需要专业人员,成本根本承受不起,连生产异常处理这样的基础需求都没法快速落地。要是工具不能跟着业务变,再复杂的系统也只是空架子,反而拖慢运营效率——毕竟最懂业务的,从来都是企业自己。
从“单一工具补漏”到“全流程适配”:制造企业该选什么样的数字化工具?
面对“系统绑不住业务”的痛点,不少制造企业试过手机扫码报工这类工具——工人扫工单码填产量,比手写台账快很多,但这类工具大多只解决“报工”一个环节的问题,想让报工数据关联库存预警?要么得对接其他系统,要么得等厂商半个月迭代,还是跟不上业务节奏。而轻流这类无代码平台不一样,企业不用找厂商,自己就能搭出“报工-库存-采购”的全流程:工人扫码报工后,系统自动更新库存数据,库存低于安全值直接触发采购提醒,连自定义字段都能自己加,完全跟着业务变。
两者差异一目了然,我们整理了关键对比:
对比维度 | 手机扫码报工工具 | 轻流无代码平台 |
---|---|---|
功能覆盖范围 | 仅单一报工环节 | 全流程覆盖(采购/库存/生产) |
功能灵活度 | 固定功能难调整 | 无代码自定义,随改随用 |
迭代依赖度 | 依赖厂商开发 | 企业自己就能快速迭代 |
全流程衔接能力 | 需对接其他系统 | 打通各环节数据,自动联动 |
显然,轻流更贴合制造企业“业务变、系统也得变”的需求。
数字化工具的核心从不是“复杂功能”,而是“跟着业务走”。未来AI和无代码技术会更成熟,企业自己就能迭代系统,真正实现“业务驱动工具”——毕竟,只有工具懂业务的“变”,才能帮业务跑得更快更稳。
相关文章:
[1]企业进销存管理库存积压问题怎么解决?掌握方法是关键 https://qingflow.com/knowledge/844
[2]企业生产管理痛点该如何去优化呢?掌握方法轻松解决 https://qingflow.com/knowledge/2477